|#雜談—清朝文青打扮指南|
「文青」,原意是「文藝青年」,然而現在也有了各種魚目混珠的「假文青」。既然打扮文青已經不稀奇了,今天來教大家怎麼當一個清領末的台灣文青吧!
首先我們需要一個示範圖,既然是台灣文青,我們就來參考一下當年新港秀才林維朝的穿衣方式。從圖中可見,大概必備的有幾項:
一、瓜皮帽
二、長袍
三、馬甲
p.s:特別提醒,珍愛生命,請記得剃髮留辮。
#瓜皮帽:
瓜皮帽,原身為明朝的「六合一統帽」,之後在清朝廣泛流行。因為從上往下看為六辦,又貌似瓜皮,因此稱為「瓜皮帽」,也稱為「小帽子」。
在清初因剃髮留辮,與以往戴冠結髻漢人不同,也造成了清朝漢人男性戴帽子的風氣。所以,身為一個清朝文青,帽子一定要是必備的啦~
#長袍:
「袍」,是清代普遍的服飾之一,可以日常穿著,也可以做為禮服。在長袍內,通常又會穿著「褲腿褲」(夾套褲),以防走光。
一般的長袍都會在左右開兩岔,像是圖中端坐的林維朝就是開兩衩的長袍。而官員的長袍又會在前後開兩衩,共四衩。
#馬甲:
馬甲,是穿在在長袍外的一種背心,又被稱為「坎肩」或「背心」。男式馬甲多穿在長袍外面,顏色通常要比長袍顏色深。
「馬甲」和當年代的馬褂一樣,被普遍穿著在長袍外的服飾,最後一張附的圖,船上滿滿的都是和林維朝秀才穿的相似的青年呢!
(註:林維朝秀才在圖中穿的是立領對襟馬甲,大圖則為圓領琵琶襟馬甲)
──
清領後期的台灣處在一個很微妙的狀態,一邊是商業興盛各式各樣的買辦,一邊又感覺到遙遠的「唐山」似乎正面臨著什麼。
那年代的士人們也經歷著時代的動盪,林維朝便是這樣的一個人。少年時期,他是大家族的少爺,喜好小說、弦管樂曲。隨著時局動盪,台灣割讓給日本,身為鄉里的秀才,他則站出來組織壯丁團練,維護地方安寧。
不知道之後的他是否會懷念年少時期的文青日子?
今天我們的雜談就到這邊啦,如果喜歡,記得幫我們按讚、分享,讓更多人看到吧!
更多關於林維朝:http://xdcm.nmtl.gov.tw/twp/TWPAPP/ShowAuthorInfo.aspx?AID=000689
圖片資料來源:
https://www.mygoods.com.tw/